戒烟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9/03/16
林江涛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 100029
“干戒”为何这么难
出门诊时,我常会碰到一些老病号,老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是多年的“老慢支”,心脏不太好,还有40多年的烟龄。每次看到他,我都会提到吸烟的危害,劝他赶紧把烟戒掉。老周说,自己也曾戒过好几次烟,但都无功而返,最后干脆放弃了这个想法。其实,像老周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事实上,得了病的烟民或多或少都会有戒烟的意愿,但他们一旦真的开始戒烟,才发现这真是个苦差事:工作效率差,心情很糟糕,最难受的时候甚至恨不得赶紧找支烟点上,就像憋了很久的人急着喘上一口气。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没有医生的帮助,光靠个人意志力与烟瘾“孤军奋战”,大多数人都会无功而返,而且撞得“头破血流”。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仅凭个人意志实现戒烟的只有3%~5%,绝大多数“烟民”要么扛不住戒烟的痛苦,要么在体会了初战告捷的喜悦后、最终难免走上复吸这条“回头路”。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那些大多数烟民戒烟的失败,并不能归咎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
烟瘾堪比海洛因成瘾
烟瘾堪比海洛因成瘾
为什么接烟这么难?这是因为,烟草成瘾本质是人体对烟草中的尼古丁产生了依赖,这中依赖与海洛因成瘾一样,都属于药物依赖的范畴,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神经精神疾病的一种。而且会表现出下面的特点: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且不择手段去获取它;2.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药物存在精神依赖、一般都伴有躯体依赖;4.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有些“烟民”一旦找不到烟就会感到恶心、头痛、烦躁不安,这一过程就与海洛因成瘾者非常相似。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烟民面对香烟都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支烟,以维持大脑尼古丁水平的稳定。而一旦戒烟,就会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率降低、食欲增加等症状。
更糟糕的是,烟草还可以利用烟民的“依依不舍”,长期蹂躏他们的健康。研究显示,吸烟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4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吸烟直接引起的。吸烟还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87%的肺癌死亡与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有关。另外,在导致冠心病的9个独立危险因素中,吸烟排名第二,仅次于高血脂,比高血压、糖尿病还要靠前;每日吸烟超过20支者罹患冠心病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出2~6倍。
新型戒烟药成倍提高戒烟率
既然烟草成瘾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这一顽症呢?
实践证明,由于烟草成瘾是一种疾病,所以戒烟光靠意志品质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药物、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特别是采用药物治疗,彻底摆脱对烟草中尼古丁的依赖,就可以使成功率大大提高。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戒烟药品,权威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也推荐将药物作为针对烟草成瘾的治疗手段。其中,兼具尼古丁受体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的口服戒烟药伐尼克兰(商品名畅沛)在所有戒烟药物中受专业医生推崇。2006年7月,它就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在此后的一年里,共有300多万人在服药后成功戒烟,戒烟成功的比例远远超过“干戒”的成功率。
通常情况下,烟草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尼古丁,后者进入人体后会与脑部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导致神经细胞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而这会带来一系列欣快的感觉;随后,体内多巴胺的水平会迅速下降,这又会驱使烟民点燃下一支烟,吸入下一口尼古丁。正是在尼古丁以及多巴胺水平反复波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尼古丁的依赖。现在有了新型戒烟药物,伐尼克兰是一种非尼古丁替代类药物,它与尼古丁针对相同的脑部受体,与受体结合后,能阻止尼古丁在大脑中受体的作用,减弱人们从吸烟中获得的快感,换句话说吸烟不愉快了;同时又可以刺激脑部少量释放多巴胺,有助于缓解停止吸烟后对烟草的渴望和各种戒断症状,戒烟不那么难受了,从而帮助成瘾者尽早摆脱对烟草的依赖。
戒烟,已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