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园地 >  继续教育 >  专题讲座 > 正文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应该同时治疗

2010/08/18

郝创利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 215003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属于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二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远高于哮喘。以往认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鼻腔的位置,归属于耳鼻喉科疾病;而哮喘主要发生在肺部细小的支气管里,肺位于下呼吸道,因此哮喘由呼吸内科医生诊治。两种疾病从诊断到治疗也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发生在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持续性炎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是过敏原引起的鼻腔过敏反应,而过敏性哮喘也是过敏原引起的。这些过敏原可分为吸入性、接触性、食源性等,具体包括尘螨、霉菌、花粉、宠物等。1997年,美国的Grossman明确提出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One Airway, One Disease)的观点,以强调上下呼吸道疾病整体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实际上就是过敏反应发生在不同部位,有的是上下呼吸道都有,有的是从下呼吸道到上呼吸道,或者相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20%~3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5%)。而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为(60%~78%),远高于一般人群(5%~20%)。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伴发现象在低于18岁的青少年中更为常见。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发病机制上也非常相近,过敏原可分别在上、下呼吸道激发相似的组织病理学反应,鼻腔和支气管粘膜均有大量表达Th2细胞因子的辅助性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同时产生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趋化因子和缓激肽等炎性介质,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引发相似的炎性反应过程。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联系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联系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1.呼吸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粘膜肿胀和分泌物潴留导致鼻腔阻塞,使正常的鼻呼吸变为以口呼吸为主。鼻腔阻塞改用口呼吸可使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加重。
   2.鼻腔炎性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有研究发现,后鼻滴漏的炎性分泌物被吸入下呼吸道会使支气管的反应性增高,易引发哮喘。尤其是在睡眠期间,该现象尤为明显。这可能是导致部分哮喘病人常常夜间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3.鼻-肺反射:鼻黏膜和肺-支气管黏膜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神经纤维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三叉神经和迷走神经实现。鼻黏膜受到的许多非特异性刺激可对支气管的张力发生影响。用致敏原刺激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可使其支气管的敏感性增加;同样,肺部吸入变应原也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综上所述可见,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治疗上,尤其是针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伴发的患者,应采取同时治疗的原则。首先要明确过敏原,教育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对患者实施脱敏疗法,也可采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白三烯药物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治疗哮喘的同时应该考虑到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应当与治疗哮喘一样,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防止过敏性鼻炎诱发或加重哮喘。 


上一篇: 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FENO检测的原理及方法(上)
下一篇: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初始和维持治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