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异常(1)

2020/10/19

周剑平 汤葳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  20002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过敏高发季节,在这个特别敏感的季节里,小编的日常医疗工作也是异常繁忙,忙里偷闲,继续为大家推送与“过敏”话题相关系列科普,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认识“过敏性疾病”,从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形成的角度了解“过敏性疾病”的来龙去脉。
 

  1. 过敏性疾病——“二多一高”
   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湿疹……(此处省略几百字)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敏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广泛流行的趋势。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对全球30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2%的人群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2003年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美国4岁以下的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病率较上个世纪90年代增长了160%。在2008年~2009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在我国北京、重庆、广州等三个城市的儿童人群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14.46%,20.42%和7.83%, 过敏性哮喘患病率为3.15%,7.45%和2.09%,而湿疹患病率为20.64%、10.02%和7.22%。

   由此可见,过敏性疾病呈现出“二多一高”的表现——患病人数多,疾病种类多以及儿童患者比例高。面对过敏性疾病有如此之高的患病率,那么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小编一样,很想知道“过敏”缘何而来?又为何在儿童人群更为多见?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过敏”发生可能的途径之一——肠道菌群结构异常。
 
   2.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异常

   婴幼儿肠道菌群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被认为在1岁以前,这一过程受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添加、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一过程若发生异常则会导致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分娩方式 决定了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微生物群落。母亲产道及皮肤的微生物是婴幼儿肠道内细菌定值的主要来源。大量研究显示,与剖腹产婴儿相比,顺产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植时间早,数量多,且多样性丰富。

   喂养方式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喂养会使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定植时间推迟,而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含有较多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同时还有少量其他菌群,而婴幼儿早期体内的微生物很有可能来自母乳,母乳中的微生物菌群可以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成熟。

   抗生素的使用 婴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中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比例降低,同时肠道菌群多样性也会降低并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孕期或哺乳期母体若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则也可能会导致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属和细菌总量的降低。

   环境及遗传因素 家庭成员较多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多,但细菌总数量较低。也有研究发现,双胞胎肠道菌群定植和结构相似,但同卵双胞胎高于异卵双胞胎。

   与肠道菌群结构的形成过程相似,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也包括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而婴幼儿早期微生物的暴露可以刺激婴儿体内免疫细胞的分化,减少过敏相关的免疫球蛋白(IgE)的产生从而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换而言之,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幼儿阶段微生物暴露显著减少,那么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则会显著升高。
 



上一篇: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重要吗?
下一篇: 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异常(2)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