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咳嗽论坛系列报道--国际专场
2018/09/30
报告1:未知病因引起慢性咳嗽的临床思考
钟南山院士指出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区,咳嗽患病率越高,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少见病因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0%-30%。如何寻找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钟院士分享了腺样体肥大、会厌发育不全、勺状软骨黏膜水肿、声带功能异常、喉部上皮/肌上皮癌、支气管错构瘤、结节病、肺血管内大B淋巴瘤、特发性肺纤维化、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和气管支气管结核等导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病例,强调咽喉部检查、肺功能(流速-容量环、肺弥散功能)、高分辨CT、纤维支气管镜、询问病史对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价值。钟院士指出慢性咳嗽只是一个症状,需认真寻找病因,临床分析结合深入的辅助检查,可进一步发现慢性咳嗽的病因。肺外疾病也是引起咳嗽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临床上特发性咳嗽仅占极少数,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具备充实全面的临床知识,积极寻找病因。
报告2:难治性咳嗽
钟建桓教授对难治性咳嗽的诊治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多个国家制定发表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按照指南推荐的诊治流程,可实现对UACS、CVA、NAEB和GERC等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和治疗。但仍有部分少见病因,需经后续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来明确诊断。钟教授分享了一例自己从医过程中遇到的少见的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病例,指出对FIP1L1-PDGFR1基因融合阳性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患者可尝试使用伊马替尼。咳嗽高敏综合征是一种低水平刺激(温度、机械、化学)即能诱发持续咳嗽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毒感染、嗜酸粒细胞炎症、鼻炎、支气管扩张、空气污染等为咳嗽高敏综合征的诱因。咳嗽反射敏感性增高及大脑皮层感觉区域活化增强提示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参与了咳嗽高敏综合征的发病。阿米替林、加巴喷丁等中枢神经调节剂,和P2X3受体拮抗剂等外周神经调节剂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同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特异的气道炎症,对不同的激发物咳嗽敏感性各异,而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具有特定的受益群体,提示咳嗽高敏综合征与哮喘一样,存在异质性。由于咳嗽异质性的存在,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是未来慢性咳嗽治疗的发展方向。
报告3:中国咳嗽患者的临床特征
赖克方教授指出慢性咳嗽在全球各地区均有着较高发病率,一项针对广州大学生咳嗽患病率的研究显示急性咳嗽患病率为7.6%,慢性咳嗽患病率为3.3%,虽然目前尚缺乏针对中国社区人群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据此推测社区人群慢性咳嗽患病率呈更高的趋势。一个由美国、英国、荷兰、瑞典、韩国和中国参与的全球多中心的门诊慢性咳嗽患者资料研究显示,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地区慢性咳嗽患者均以60-69岁的老年女性为主,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2:1。对各种咳嗽激发物的咳嗽反射敏感性高、中枢躯体感觉区域活化程度高可能为慢性咳嗽存在女性为主的原因。国内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慢性咳嗽患者男女比例相等,30-39岁是患者常见年龄段。进一步针对病因的分析显示,除咳嗽变异性哮喘外,其它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男女比例也大致相等。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一项近2000名慢性咳嗽门诊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结果。我国与其它国家地区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空气污染存在一定关系。
报告4:韩国慢性咳嗽的流调结果
宋宇正教授提出,目前韩国咳嗽的流行病学数据较少,基于普通人群的全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群慢性咳嗽发生率高,且与哮喘、肺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相关,尤其发现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原由尚待研究。另外,虽然诸多研究显示吸烟人群的慢性咳嗽患者发病率更高,但宋教授个人临床工作时却发现慢性咳嗽患者的吸烟比例并不高,而且部分患者在停止吸烟后反而咳嗽明显,由此强调在今后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中应重视吸烟这一因素。关于韩国慢性咳嗽的诊治现状,研究显示韩国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的初始发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西方,高年龄组(≥65岁)和低年龄组(≤18岁),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咳嗽敏感性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相关异常感觉和诱发因素,发现大部分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喉部高敏症状。最后,宋教授分别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总结了韩国目前慢性咳嗽诊治存在的问题,指出慢性咳嗽临床诊治急需标准化,而2018年发布的韩国成人和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医学指南制定了规范化的慢性咳嗽分级诊治流程,并对未来慢性咳嗽患者的门诊标准化管理和慢性咳嗽相关研究的加强进行了展望。
国际专场现场
(陈桥丽)
上一篇:
第十一届中国咳嗽论坛系列报道--咳嗽研究年度报告专场(8.10上午)
下一篇:
第十一届中国咳嗽论坛系列报道--哮喘与咳嗽专场(8.10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