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管理小助手---呼气峰流速仪

2024/07/31

郜永月 郭佳佳
邯郸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056008
 
   哮喘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可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而且气流受限可进展为持续性。所以对于哮喘患者通过自我管理预防急性发作从而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峰流速仪是用来测量气道的通畅性,监测指标为患者的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即气流通过气道的最快速率。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PEF每天相对固定,波动不大,当出现气道痉挛时,PEF会明显下降,所以该值是发现哮喘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峰流速仪就像血糖仪对于糖尿病患者、血压计对于高血压患者一样重要。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
   1.呼气峰流速测定,是早期发现哮喘急性发作的最简便方法
   哮喘患者坚持每天测定自己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记录哮喘日记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在呼吸困难时是禁止使用的。



   2.使用方法:
   1)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设定警戒区(黄区)的范围值(即正常区(绿区)的下限和危险区(红区)的上限)。
   2)使用前,检查峰流速仪的游标活动是否正常,并安装口含嘴。
   3)将红色游标指针轻轻拨到标尺”0”的位置。
   4)站立位、水平手持峰流速仪,最大限度深吸气。
   5)双唇包紧口含嘴,用力快速呼出肺内气体。
   6)呼气结束后,水平位移开峰流速仪,读取游标箭头所指的数值。
   7)以上方法重复测试3次,取最佳(最高)值登记。
   3.注意事项:
   1)呼气时快速用力,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中间不停顿。
   2)舌头勿堵住口含嘴,颈部保持中立位避免因颈的前屈和后仰而使气管受压。
   3)每次使用前将红色游标归零。
   4)3次测定的值不能相差5%以上(若相差较大重新检测,取最接近的3次数值)。
   5)昼夜测量2次(PEF应在清晨起床未接受治疗前测定,这个测定值通常接近于其PEF的最低值,而睡前测得的PEF是一天中的较高值)。
   4.结果解读:
   1)当游标高于绿色范围表明病情稳定、治疗不变。
   2)当游标处于黄绿、红黄指针的黄色区域之间提示轻中度气流受限,需要加强治疗。
   3)当游标低于红色范围提示重度气流受限,哮喘可能会有严重发作,需马上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用药后复测PEF,如果未升高,需马上到医院就诊。



   5.日常维护:
   1)医务人员设定警戒区范围值后,定位指针不要来回拨动。
   2)峰流速仪专人专用,不可交替使用。
   3)仪器不能暴晒与烘烤,口含嘴每次用完流动水冲洗晾干、主体每周清洗晾干。



   6.延伸阅读:
   l临床中,在没有条件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或周变异率,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气流受限的一项客观检查。
   Ø变异率的计算方法:
   1)每日昼夜变异率:(最高PEF值-最低PEF值)/[1/2×(最高PEF值+最低PEF值)]×100%
   2)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 d每日 PEF 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7)
   3)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1/2×(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 100%
   ØPEF解读:
   1)PEF日平均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提示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2)使用4周抗炎治疗并排除呼吸道感染后,PEF较基础值上升>20%可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l预计值计算
   Ø警戒区(黄区)的范围值一般使用预计值的60%-80%来设定(黄绿指针表示预计值的80%,红黄指针表示预计值的60%)。
   Ø公式法【年龄(岁);身高(cm)】:
   男性:PEF(L/min)=75.6+20.4×年龄-0.41×年龄²+0.002×年龄³+1.19×身高;
   女性:PEF(L/min)=282.0+1.79×年龄-0.046×年龄²+0.68×身高
   Ø图表法:



   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通过日志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患者对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的反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总结和分析哮喘发作与治疗的规律,并据此选择和调整药物。

参考文献:
[1]谢燕清、郑劲平.肺功能检查指南——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年6月第40卷第6期Chin J Tubere Respir Dis,June 2017,Vol.40,Na.6:426-430
[2]郑劲平,高怡.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常春,孙永昌.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更新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5):8.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4.




上一篇: 常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
下一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宣教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