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中医的“哮证”或“喘证”吗?

2022/07/15

李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 100029
 
   在中医范畴中,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主要表现为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可见中西医对于哮喘的认识,有相通之处。但在中医内科学中,“哮证”与“喘证”历来是分而论之,那么现代医学中的哮喘到底是中医学中“哮证”还是“喘证”呢?
 
   中医学对哮喘的证候特点和诊治记录散见于各类典籍中。“喘”最早见于《内经》,其中记载“喘鸣”的症状有哮喘之意。而“哮喘”二字首见于《针灸资生经》,说明哮喘的病名已独立出现, 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朱震亨始在《丹溪心法》中以“哮喘”作为独立病名加以论述,提出“哮,专主于痰”的论述,对后世影响颇大。明代时虞抟对于哮和喘做了区分,其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就此王肯堂提出了“哮必兼喘,而喘不必兼哮者”的见解。故而后世医家习称哮包含喘,喘为哮的主要矛盾。
 
   由此可见,人们多认为哮喘之名还应一分为二,现世医家面对临床实际, 也不得不把哮喘分而论之。其主要分别在于,“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即哮证是在呼吸时气动痰鸣、喉间如水鸡声,喘证是呼吸迫促、气息声高。一以哮鸣为著,一以喘呼为著。病因病机方面,哮证为禀赋不足,痰饮留伏,受诱因触动而发;喘证多因肺气为内外病邪所束,肺气失于宣肃所致。因而治疗法则亦不同,哮证分为发作、缓解、恢复等不同期,发作时以气壅血瘀痰阻为主要病理改变,予化瘀活血、疏气化痰,缓解期重在除痰,恢复期则予防哮为主。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证辨别寒、热、痰、气的不同,主要以祛除邪气疏通气体为主。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应该注重原发病的治疗,不能只看见喘而单纯治疗喘。
 
   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喘息、气急、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以“哮喘”合用。但在中医学的认识中,“哮证”与“喘证”无论其在概念、病因甚至治疗方法上具有显著差异。
 
   如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出发,笔者认为哮证可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相对应,而喘证可见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及癔症等,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这样更能深化对两证的认识和施治。


上一篇: 不同症状的哮喘,平时保健按摩该这样选穴
下一篇: 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哮喘夜间发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