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成长,向阳而生——写在2020年世界哮喘日前夕

2020/04/26

   从小我就很喜欢向日葵,因为这个世界有阳光的地方,也有阴暗的地方,而向日葵看起来就像一个明亮的太阳,无论遭遇了什么,它总是能够积极向上,向阳而生!

   在与病魔抗战了二十多年后,我最终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模样!一边是病痛的折磨,另一边是诗和远方。二十多年的病痛,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究竟赋予了自己什么?在生命的长河里,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或许,阳光之所以可以照射进生命里,可能就是因为生命中掺杂着或多或少的细小裂痕。

   在很多的情况下,现实并不能如人所愿,很多的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是无法根治的,药物的治疗仅仅是缓解临床症状和减轻进一步的器质性损伤,如哮喘需要长期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是对哮喘症状的控制,更是对气道乃至肺部的一个保护!所以,哮喘病人应该遵循专科医生的医嘱,好好配合治疗:记录哮喘日记、按时按量用药。

   “大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缓释茶碱+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个几乎包罗全部哮喘药物种类的治疗方案,曾经是我生命的全部。重症难治性哮喘,是我生命中永不磨灭的烙印。或许,命运之神似乎觉着我的乐观和坚强需要给一些嘉奖,2017年8月至10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林江涛教授和农英老师的帮助下,我经历了三次“支气管热成形术”,从此,肺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的消失,使我慢慢走向了自己最想要的“普通人”生活。而口服激素遗留下来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等等的后遗症,也随着药物的停用,逐步离开了我的世界。

   其实在2019的冬天,我的生活曾再次泛起波涛暗涌,正是这一场“发热”小插曲,让我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过了两年安逸的生活,再一次面对疾病,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焦虑和自卑通通袭来!感慨着自己命途多舛,也感觉自己的未来步履维艰!这一次受凉后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令我在医院足足住了大半个月,期间被一份黑曲霉的痰培养报告吓得瑟瑟发抖,同时被对气管镜的恐惧吓成了自闭状态!而在这个时候,林江涛教授、农英老师、龙虹羽老师和王文雅老师给了我最悉心的治疗和照顾,帮我分析各种致病原因,使我最后得以顺利康复!

   拨开云雾见青天,2019年我还是保持着“哮喘零急性发作、零急诊就医”的成绩,在林江涛教授的指导下超额完成了所有计划内的“任务”:停用口服激素→停用顺尔宁→停用缓释茶碱→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减量!国外有研究说7%患者在支气管热成形术后5年时不需要任何药物维持,而我在跨年之夜先定下一个小目标:2020年顺利停掉噻托溴铵!

   如今,在2020年世界哮喘日前夕,我愿望达成!伴随着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的停用,从此,我迈上了单药维持的新台阶!

   上天总要用残酷的方式教会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用黑暗证明光明的存在,用悲痛证明曾经的快乐,用疾病证明健康的美好!医院交织着人情冷暖和生死抉择!但幸运的是:即使再苦再难,这一路也有人陪着我一起撑过去!让我在绝望时依然能感到希望!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生活中的一种大智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时,心怀感恩便不会埋怨身边的一切!心中怀有感恩之光,便能照亮未来更远的地方。我感恩医学,更感恩所有让我重获新生的医生们,并想用毕生的精力将这份力量传递下去,做一名好医生!我本来是患者,如今成为了一名医生,医患角色的“变形计”,也是一种思考角度的转变。思考角度的相互切换,往往会比普通的医患沟通模式带来更多的共鸣和理解,这角度转变下的沟通,也将会带来更多依从性良好的患者。

   人生总会有很多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这些年经历的各种坎坷、曲折、磨难,都让我像向日葵一样,逆风成长,向阳而生!

   余生不易,好好珍惜!



(雯雯)


上一篇: 心向远方,共盼春来——写在支气管热成形术后三年
下一篇: 历经风雨,归来仍是少年——写在支气管热成形术后两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