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如何进行病情的自我评估和病情监测?

2019/09/11

汤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0025
 

 
   一旦哮喘确诊,肺功能被认为是评估未来风险、提供治疗依据最有效的指标:至少应在哮喘诊断时、开始控制治疗3-6月测量患者最佳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定期随访记录肺功能。儿童及哮喘不稳定或者发作高风险患者频率应该更高,按照全球和我国的指南推荐,每1-3月监测评估肺功能为佳,严重的哮喘患者可根据临床过程及严重程度进行更加严密的监管。像量血压一样去监测肺功能,稳定期的的患者应至少每3-6个月测定肺功能,以避免隐匿性的症状加剧导致肺功能动态下降而不察觉。

   我们平时推广的哮喘日记其实就包含了哮喘的症状、用药、风流速的监测等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更为客观详尽的记录和反馈治疗情况。那么,如果患者确实繁忙无暇每日记录的话,ACT问卷和定期的肺功能检测也能从较大程度地反映过去1个月的哮喘控制情况,当然每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每日记录当然比每月记录甚至每季度的评价客观地多。

   如果患者经过了正规的治疗,3个月以上没有任何症状,肺功能正常,也不存在如下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如急救药用量大、治疗依从性或吸入技术差、FEV1占预计值%<60%、吸烟或暴露于变应原、痰或血嗜酸性粒细胞高、存在合并症(鼻炎、鼻窦炎、肥胖)或有重大心理或社会经济问题,或存在固定性气流受限等,因为这些情况下一般不推荐降级(即减少)治疗。治疗药物的减量应选择适当时机,需避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妊娠、旅行期等生活工作环境有变化的时期。至于完全康复或者治愈,目前为止,这一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无法达到,原因其实很简单。哮喘是多遗传背景多因素的疾病,患者本身的个人体质因素和外因(环境的多种因素刺激)都是无法掌控的。因此,长期规范的监测病情,合理调整和使用药物(包括种类和剂量),既可以全面预防哮喘发作,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才是正确对待哮喘的态度。
 

 


上一篇: 哮喘病情评估的自我工具介绍——ACT问卷和呼气峰流速监测
下一篇: 哮喘缓解期也不能放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