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霾之下如何过冬

2016/02/16

 周剑平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内科  200025


 
      
   又到严冬岁末,本该是喜气洋洋、辞旧迎新之际,但时下人们却几乎每天都为“雾霾”这个健康杀手所困扰。雾霾,不仅直接引发人们对健康的普遍担忧,而且更严重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据“全球疾病负担2010研究”估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20万过早死亡和2500万经残疾校正的生命年可归因于空气污染。对此,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空气污染方面的专家Majid Ezzati回答柳叶刀记者问题时说:“无论人们做出怎样的预测或评估,像中国这样的污染水平,对健康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2014年在著名刊物《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雾霾中生存:中国和空气污染》的社论,其中这样描述道: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居民在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上的空气质量预报。且不谈北方那些深受其害的城市,近日来,上海这座东方明珠却也时不时呈现出“霾里看花”的别致景象,雾霾再一次毫无悬念地降临到上海这座城市。11月30日下午13:00,上海空气质量报告显示PM2.5水平高达232μg/m3,是WHO所推荐安全水平(25μg/m3每24小时)的近10倍!事实上,超过19个中国城市所记录到的PM2.5水平,都远远超过WHO的安全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哮喘发作、呼吸道感染、慢阻肺急性加重和肺癌等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还有未获定论的新证据显示,空气污染还可能影响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肺脏发育过程。

   冬季由于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大气低空容易出现“逆温层”,空气的水平、垂直方向交换流通能力变弱,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浅层大气中,并逐渐集聚成霾,导致空气污染。同时,冬季雾天出现的频率更多,这是因为冬季夜间漫长,晴天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更快,气温下降更显著,在早晨气温降至最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就容易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越积越多而形成雾。此外,从气象学角度来看,有雾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气比较稳定,而稳定的大气又容易使污染物聚集,所以大雾天通常会伴随着或轻或重的污染情况。很多时候出现的低能见度天气,实际上是因雾和霾混合导致的,早晨相对湿度较高时大多是雾,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后转变成霾。特别是受汽车尾气、供暖以及烧秸秆等的影响,冬季排放的污染物更多,这也是冬季雾霾天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冬季,尤其遇到雾霾天气的时候,需要对从生活细节上进行预防。



   1、避免迎“霾”晨练
 

    许多人有晨练的习惯,并且常年坚持,风雨无阻。但遇上重度污染天气,强烈建议停止室外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显著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实在按捺不住晨练,建议推迟晨练时间,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因为即使再大的雾,遇到太阳,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散。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点以后。

   2、尽量减少“霾”里来去
 

   当遇到重度雾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外出时戴棉质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也可用清水冲洗鼻腔。戴口罩对于过敏性哮喘的人来说更重要,口罩可以防止一些尘螨等过敏原进入鼻腔,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雾天外出尽量不开车,老人、孩子、孕妇、心脏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污染比较敏感的人群,雾霾天最好减少外出活动。

   3、遵循抗“霾”处方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特别是在冬季持续低温雾霾天气,应该警惕呼吸疾病的加重,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即刻就医。同时,需注意调节情绪。天之所以影响人们的心情,是因为雾天日照不足,空气潮湿阴凉,光线较弱,气压较低,人体分泌的松果体素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因此变得不活跃,整个人无精打采。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因此提醒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比如可以在家看看喜剧类电视剧或听听相声等,要让自己高兴起来。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在这种天气里会感觉心情异常沉重,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这类人群在雾天要注意情绪调节。可以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可以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雪梨、银耳、蜂蜜、罗汉果等,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尤其是午后使用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同呼吸,共命运,雾霾笼罩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从我做起,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向雾霾“开战”。
 
 


上一篇: 食物过敏症-不容忽视的“隐形病”
下一篇: 哪些哮喘患者应该监测肺功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