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发布---中国控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011/04/06
《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正式发布。
《报告》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5年的时点背景下,目的是总结《公约》生效5年来的成绩和不足,探讨中国目前控烟履约工作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下一步更好履约的基础。
《报告》从经济和健康的关系出发,系统回顾了中国控烟的机构、人力和资源的投入情况,重点回顾了《公约》在中国生效近5年的烟草控制和反控制活动,评价了控烟立法现状和执行效果,描述了人们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态度的变化,分析了人群吸烟、戒烟,以及二手烟暴露的变化;同时估算了中国烟草流行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社会经济成本。
评估结果显示,《公约》在中国生效后,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控烟工作一定的关注,使中国的烟草控制工作由专业人员的行为转化为政府的行为,使控烟工作成为社会主流,但总体控烟工作的效果与《公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虽然控制经费有所增加,但依然与控烟的需求不相匹配;虽然开展了大量的控烟工作,但被烟草相关利益集团的反控烟活动相抵消或消减其效果;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与《公约》要求存在巨大差距且执行不力、效果不佳;人们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存在大量的错误认识,吸烟仍然作为社会主流认可的行为广泛流行;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导致的健康危害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并快速上升,产生了巨大的医疗成本和社会成本,烟草行业的“净效益”已呈负值。
顺应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思路,《报告》以确凿的证据显示:烟草企业严重阻扰烟草控制是导致控烟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合二为一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烟草总公司作为中国政府履行《公约》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利用政府的公权力继续促进烟草的生产和销售,阻碍控烟履约相关政策、法律等的出台和实施,公开进行不利于控烟履约的工作和活动。如利用慈善进行烟草品牌的传播等,违背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报告》有4点发现:
1)《公约》生效5年,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
2)烟草流行后果严重,成为中国人群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3)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很低,与《公约》要求差距巨大。
4)烟草业阻挠控烟工作是导致控烟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 报告》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宗旨,提出系列控烟建议,核心是在“十二五”时期实施“全面控烟”的国家战略——
1)将全面控烟目标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各级政府履行和实现人民健康的约束性指标之一。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应在核心目标中凸显全面控烟的总目标和具体量化指标。
2)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全面控烟专项行动计划》。包括控制需方和供方,防止人们免受二手烟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草税收和价格,以及烟草企业转产等一系列行动计划。
3)政府对全面控烟作出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的控烟工作,自上而下地和自下而上地推动全国各地、各部门全面控烟。
4)国家领导人充分表达全面控烟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承诺。国家领导人应当像关注艾滋病问题那样关注烟草流行和引起的健康危害,直接干预过问,亲自调查研究,了解控烟措施落实情况,向全国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行全面控烟、保障全体人民享有最高健康水平的政治承诺,凸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体现“以全体人民生命健康为第一”的基本原则,保障“优先考虑保护公众健康权利”的政策措施。
5)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尽快制定《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免受二手烟烟雾危害法律》,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共场所“无烟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 8 条事实准则明确规定缔约国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无烟,因此中国出台国家级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法律的时机已经成熟。
6)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国家控烟局,担负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全面严格烟草控制的基本职能。改革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全面控烟管理职能。实行政企分开,防止行政机构被经济利益所捕获;管理烟草生产的部门不应承担烟草控制的职能。
7)党政干部、公务员、公共机构人员必须带头在公共场所不吸烟。建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及国家审计署做出明文规定,严禁公共机构利用公款购买卷烟、收受礼品烟。鼓励和保护检举人,根本改变公共机构成为高级卷烟最大的买主,在反腐败方面真正取信于民。
8)采取有力措施限制烟草产业、促进全面转型。在现有的专卖体制下,对产业规模、投资、产量指标等进行严格控制,鼓励烟草行业转产和多元化经营;采用非价格政策、补贴和转产政策、贸易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及组合,组织和资助烟农转向替代性作物种植,或进入第二、三产业,或进入城镇就业;帮助烟草批发、专卖和零售企业转型;对烟草业垄断利润进行严格的、透明的政府管制;在过渡时期,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烟草业依赖度较高的省区进行补贴。
9)逐步提高烟草消费税率,建立“价税联动”机制,有效利用市场手段,抑制私人消费需求。
中国控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华子)
上一篇:
肿瘤医生写给年轻烟民的信
下一篇:
政府应大力扶持戒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