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法在哮喘中的应用

2018/09/30

王瑞茵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 100029

 
   1、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相互为用,肺气肃降,则大肠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肺气宣降不利,不仅会引发哮喘,而且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反之,若大肠积滞不通,腑气不畅,浊气上逆,则能影响肺气之肃降而致喘咳胸满,或使哮喘原有的症状加剧。

   从经络上说,肺与大肠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互相交合,手太阴肺经别络“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从列缺穴分出,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阴经相并,直入掌中,散布于鱼际部;手阳明大肠经别络“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处(偏历穴)分出,走向手太阴肺经。这种经络上的密切关系为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奠定了基础。

   2、西医认识

   从起源上说,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另外,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之前被认为是肺所特有的,后来发现结肠和小肠表面也存在,且受相同因素的调节,被认为肺与大肠在起源上是相同的。

   现代免疫学发现,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与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SALT)以及其他部位黏膜的淋巴样组织互相之间是通过特殊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免疫应答网络,共同调节人体几百平方米黏膜的免疫应答。这种特殊的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之间的联系可以将全身的黏膜免疫系统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公共黏膜免疫系统。

   肠道和肺分泌的物质会相互影响。如由回肠结肠的H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能刺激呼吸和松弛气管,诱发肺通气过度,肺合成的VIP也可影响肠的血管舒张,其分泌量减少可影响哮喘的发作。

   肠道共生的微生物丰富而多样,主要以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等四个细菌门为主,健康的肺一直被认为是无菌的,但近来发现肺部也存在微生物,肺肠之间可能通过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如增加膳食纤维,肠和肺的菌群会发生相似的变化,上皮细胞的功能也得到改善。肠道菌群不仅能调节营养代谢、提供能量、防御感染,还可作为刺激因子促进免疫系统成熟,保护机体抵抗哮喘,而肠道菌群失调则作为环境因素可促进哮喘的发生。

   因此,在哮喘发作期,运用通腑泻下法,能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微循环、抑制免疫变态反应,消除诱导加重气道高反应的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缓解哮喘发作。在缓解期,可适当应用通腑泻下保持大便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哮喘的发作。

   哮喘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饮食调理。可适当吃些香蕉、蜂蜜、核桃、杏仁、松子、新鲜蔬菜等有益大便通畅的食物。辛辣、煎炒食物易导致大便秘结,在疾病发作、加重期应禁食。


上一篇: 哮喘应注意活血
下一篇: 疏肝解郁法控制哮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