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治疗给我希望

2016/02/22

 陈超 杨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 200032


 
 
   从我记事起,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吃药,隔三差五要去打吊瓶或者推一针,胸闷、气急、气喘、乏力、虚汗这些症状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身上。家里长辈告诉我,从出生8个月后就得了这个病“哮喘”。生母也在我5岁时因为这个病去世。后来,慢慢长大的我对这个病的认识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每次发病,基本都是自己去医院,那时都在离家不远的医院或者二级综合医院看病,治疗的方法也很简单,口服强的松和抗生素,或者静脉滴注激素,这样的治疗会在短时间让症状得到缓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每次发病都必须增加激素的用量才能控制病情,发病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而且自己也越来越胖了。

   2010年初秋的一天,在上班时突然哮喘发作,自己去二级医院就医,静脉滴注激素,结果连续三次提高激素的剂量都不能缓解症状,突然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样的治疗了,应该还有其他方法。在其他好心人的提醒下,我就跌跌撞撞地去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碰巧遇到了那天值班的杨冬医生,开始让我对这病有了正确认识。治疗哮喘的第一步,杨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完善了肺功能、过敏源筛查和胸部CT等检查后,我的FEV1只占预计值的38.23%,杨医生诊断并评估了病情后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让停掉强的松口服,改为每天早晚各一次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500,并同时加用顺尔宁、盐酸西替利嗪等药。起初的第一个月,觉得有些难受,不适应,去杨医生那复诊她都鼓励我,坚持一个月后,果然效果出来了:病情控制住了,人也精神了。这样我自己的信心也建立了,更愿意在杨医生那里随访诊治。后来,杨医生根据病情逐渐变化,在监测肺功能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用药的剂量直至种类,在经过两三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控制,吸入剂的用量也逐渐递减。又经过两三年的治疗,觉得免疫力也开始有所提升,不再动不动就感冒,而且为了更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哮喘的诱发因素,并接受杨医生的建议,同时在五官科治疗我的过敏性鼻炎。现在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每日二次,噻托溴铵18ug每日一次,最后一次复查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已达55.14%。

   从出生8个月到现在已接近中年,我都在和哮喘打交道,这么多年,总结经验就是:给自己找个好医生(忌朝三暮四);用心遵医嘱(听医生话,治病也要用心);医患多沟通(让医生足够了解你,相信你,这样做肯定对治病有用);持之以恒(治病要有恒心,尤其是哮喘这个病,要对自己负责);保养自己(提升自己的体质、免疫力);心态很重要(凡是积极一点,看问题正面一点,让自己多一点正能量)。就写到这里吧,以此文激励自己一下,也希望对其他患者有些许帮助。


 


上一篇: 我的前半生 ——记一位重症哮喘孩子的成长史
下一篇: 哮喘与高血压糖尿病类似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