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jh 于 2022-5-25 10:22 编辑
病例摘要(第四部分)
回顾病史: 1.心电图变化 ①心电图(2011-11-10):1.窦性心律;2.正常范围心电图; ②心电图(2018-07-16):1.窦性心律;2.正常范围心电图; ③心电图(2018-11-26):1.窦性心律不齐;2.加速性交界性心律; ④心电图(2019-09-09):1.异位心律;2.加速性交界性心律;3.部分导联ST-T改变(STⅡ、Ⅲ、avF压低≥0.05mv,TⅡ、Ⅲ、avF、V2-V6倒置、双向);4.V1呈Qr型; 2.骨骼系统检查 (1)下颌骨活检病理(2011-11-21):送检组织大小直径0.8cm,纤维结缔组织中见小圆细胞浸润,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不能除外,纤维结缔组织中多量慢性炎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增生,死骨及纤维结缔组织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符合骨髓炎改变,并见淋巴结2枚示慢性炎。 (2)骨ECT(2012-05-04):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下颌骨、颅骨、胸椎12、5、腰椎 4、四肢骨、可见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全身骨显像示全身多发性骨病变,符合骨髓瘤改变。 (3)股骨活检病理(2012-05-28):送检少量骨组织,骨小梁间见黄髓脂肪成分及少量淋巴、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部分骨小梁间完全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充填,未见明确肿瘤细胞。请结合临床。 3.血液系统检查 ①骨髓细胞涂片(2012-05-14):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明显活跃,血小板散在小簇可见。 ②染色体分析(2012-05-23):46,XX[20]。 ③外周血涂片分析(2018-12-06):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分叶核、淋巴细胞比例正常,粒细胞有颗粒减少现象。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血小板成簇易见。 ④细胞化学检查(2018-12-07):NAP:患者阳性率为33%,积分45。对照阳性率91%,积分301。 ⑤分子学检测(2018-12-13):JAK2 V617F突变、JAK2 exon12 突变、MPL W515L/K突变、CALR突变均阴性。 ⑥骨髓病理(2019-01-09):镜下所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80%),粒红细胞比大致正常,粒系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为主。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0-30/骨小梁间,以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⑦骨髓细胞涂片(2019-01-14):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成簇可见。
查阅国内外文献后怀疑Erdheim-Chester病(ECD),后经包括病理科在内的全院大会诊,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及病理,考虑诊断ECD。 该病例最终诊断: 1.Erdheim-Chester病(累及骨、肺、心脏、胃、肌肉) 2.高血压(1级,很高危) 3.心包积液 4.2型糖尿病 5.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 6.左股骨下段骨破坏切开活检术后 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 ①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最新的诊疗指南,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不良反应后,于2019-09-26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ug 皮下注射,并建议患者出院后每周予180ug 皮下注射。 ②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余无明显不良反应。 随访: ①患者出院后每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ug。 ②经治疗后,患者咳嗽气喘症状较前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体重较前上升。 不足: ①未进行CD68、CD163、CD1a及S-100的免疫组化检测 ②未进行全基因检测
总结与点评
Erdheim-Chester病概述 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最早在1930年由Chester等人【1】报道,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旧称“脂质肉芽肿”。常常累及骨、肺、心脏、皮肤、眼眶、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通常以骨痛及长骨对称性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且常累及多个骨外器官。 2016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将组织细胞病变分为组织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肉瘤、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未定类的树突细胞肿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ECD【2】。 ECD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ECD的总体发病率不详,至今全世界约有1000例ECD报道。中老年发病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5~60岁,儿童病例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目前EC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单核细胞的异常活化【3-5】有关。 ECD临床表现【9】 ECD 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因此其临床表现因受累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其余受累系统主要包括: 1.骨骼系统:绝大多数 ECD 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受累,以下肢骨最为常见,但仅50%患者有骨痛表现。 2.心血管系统: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如心包受累可致胸闷甚至心包压塞等表现;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则可造成心肌缺血样表现;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受累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有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尿崩症、小脑综合征、眼眶病变和硬脑膜外肿块【6-7】 5.眶后病变 6.腹膜后空间/肾脏受累 7.皮肤受累:最为常见的为黄瘤样改变【8】。 ECD辅助检查【9】 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异性,可有炎性指标以及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 影像学检查: ①骨骼系统:双侧长骨对称性骨质硬化或放射性摄取率增加【8】。容易与骨髓瘤、骨髓炎等疾病混淆; ②心血管系统:心电图可有短PR、传导阻滞、病理性Q波、ST-T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心脏MRI、冠脉CTA和心脏超声可呈现心包增厚、心肌浸润、右心房占位、瓣膜反流、冠脉狭窄等改变;主动脉CTA可呈现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套(coated aorta)”,通常表现为血管周、主动脉旁浸润等。易与心脏肿瘤、淋巴瘤等疾病混淆; ③呼吸系统:胸部CT可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小囊性变、间质改变、胸膜增厚等。临床上容易与间质性肺病以及癌性淋巴管炎混淆; ④中枢神经系统:CT或MRI上可呈现垂体柄结节、脑实质占位性病变,脊髓病变; ⑤眶后病变:CT或MRI可发现眶后肿物; ⑥腹膜后空间/肾脏受累:腹部CT可见较为典型的“毛状肾(hairy kidney)”表现 ECD诊断【9】 ECD 的诊断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中发现组织中存在片状泡沫状组织细胞,伴有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组织细胞表达 CD68 和 CD163,S100 部分患者可以阳性,但不表达CD1a或CD207;电镜无Birbeck颗粒。50%~100%的ECD患者存在 BRAFV600E基因突变。 ECD鉴别诊断【9,10】 1.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LC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崩、骨骼和肺的受累,与ECD患者不同,LCH的骨骼受累主要为溶骨性病变,而ECD患者骨骼受累主要为硬化性骨病。ECD的免疫表型CD68、CD163阳性,CD1a和S-100阴性,而LCH的CD68、CD1a及S-100阳性。ECD患者约54%-100%存在BRAFV600E突变,而LCH患者中仅有38%-68%存在BRAFV600E突变。 2.Rosai-Dorfman病(RDD) 与ECD病理上并无绝对的鉴别诊断标准,RDD的组织细胞胞质内可见淋巴细胞等细胞的细胞碎片,免疫组化CD68、CD163、S-100蛋白阳性,但CD1a阴性。目前尚未发现RDD患者存在BRAFV600E突变。 ECD治疗【9,11】 存在BRAFV600E突变患者可以首选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治疗。而BRAF野生型患者可首选大剂量干扰素治疗(600~900MIU,3次/周),或聚乙二醇干扰素2α:135~200μg/周。 对于难治复发ECD患者的其他治疗选择包括重组IL-1抑制剂阿那白滞素、克拉屈滨、阿糖胞苷、西罗莫司等。因发现ECD是一种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国外已有研究使用MEK抑制剂治疗该病,然而国内尚无此药。
参考文献 1.Virchows Arch APathol Anat,1930,279,561-602. 2.Lyon LARCPress,2016:465-481. 3.CurrentRheumatology Reports,2014,16(4):412. 4.CritRev Oncol Hematol,2015,95(1):1-11. 5.AmJ Med Sci,2009,337(4):302-304. 6.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9 Jan;66(1): 72–75. 7.JEndocr Soc. 2019 Apr 15; 3(Suppl 1): MON-511. 8.AnnDermatol,2010,22(4) 439-443.
9.Erdheim-Chester病诊疗指南(2019版) 10.Blood,2016,127(22):2672-2681. 11.MayoClin Proc. 2014;89(7):985-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