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第四部分)
专家点评: 该患者的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良性病,并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全身激素,继而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患者初始感染方面存在以下病情特点:1.免疫功能低下;2.咳嗽、咳痰并发热;3.肺部影像学提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散在结节影;4.血象高,PCT偏高,G试验阴性,T-SPOT阴性。主治医师能抓住上述病情特点,起始给予覆盖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真菌、细菌等混合病原体的联合抗感染方案,并根据后续的检查结果,缜密思维,逐步取舍,在第一阶段取得了抗病毒为主的初步疗效。在第二阶段,患者原有的肺部结节逐步增多并出现空洞,痰培养曾发现烟曲霉菌、MRCNS、绿脓杆菌等病原体,同时G试验及GM试验呈现阳性。谁是真正的致病菌?这是个令人纠结的临床问题。主治医师再次仔细分析病情特点,从病原体的数量、前期用药治疗方案及肺部病理组织结果等资料入手,判断MRCNS是真正的元凶,并通过实际疗效证实此判断的正确性。纵观此患者的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化、动态化”的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科学合理的理念指导了临床实践,从而取得成功的疗效。 近年来,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迅速增多。肺部感染是此类患者的常见感染部位。具有以下病情特点(1)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由于病毒及卡氏肺孢子菌等机会菌的致病特点,患者常无典型咳嗽、黄痰症状,而且激素的应用使得部分患者无明显发热。(2)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手段敏感性不高,导致早期确定病原体困难。部分血液系统异常患者在肺部无法形成典型的浸润性病灶。(3)疾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致使部分患者丧失介入检查的机会。(4)致病菌复杂,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常混合存在。(5)原因免疫抑制治疗与重塑免疫措施常发生冲突,无准确可循的依据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6)疗效差,死亡率高。除去上述众多因素,患者就诊的延迟、接诊医师警惕性的欠缺,均加重了患者的不良预后。据国外统计,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高达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