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控烟研究进展2014-01-09 09:40阅读:82 来源:JAMA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在过去50年里,控烟政策的实施避免了近800万人过早因吸烟因素而死亡。自1980年以来,全球下降了25%男性和42%女性的流行吸烟人群,但由于世界人口大幅增加,每日吸烟者的数量已经飙升至近10亿人。
在过去50年里,控烟政策的实施避免了近800万人过早因吸烟因素而死亡。自1980年以来,全球下降了25%男性和42%女性的流行吸烟人群,但由于世界人口大幅增加,每日吸烟者的数量已经飙升至近10亿人。
这些数据发表在2014年1月8日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标志着在1964年对吸烟与健康的第一次发布美国卫生总监报告第50周年。
控烟政策的实施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奥多·R·胡佛博士(Theodore R. Holford, PhD),在一篇有关烟草控制的文章中称,他和他的同事们比较了从1964年到2012年实际与吸烟有关的死亡率与实施烟草控制后的估计死亡率有没有继续。
研究人员统计在这些年中约1770万烟草因素死亡案例发生,他们相关的烟草控制措施如下:
- 减少800万过早与吸烟有关可能造成的死亡(可信区间[CR],740 - 830万;其中530万名男性和270万名女性)
- 1.57亿年的生命时间得以挽救( 139 - 166万美元) ,平均每人19.6年.
- 男性提升了2.3年预期寿命,女性提升了1.6年的预期寿命
研究人员称,被挽救的人中有一半以上小于65岁,这就意味着烟草控制的实施可以减少大量的生产力损失,仅在美国这些生产力能够创造的价值就有约100美元十亿。
“控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为公众健康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这项研究用具体数据告诉了我们这些贡献的价值。 ”进而,他们强调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去预防烟草有关的疾病和死亡。
“从第一例宣判吸烟相关死亡病例至今,美国仍有近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继续吸烟,每年夺走的生命成千上万。没有其他行为如此让一个国家承担这么沉重的人口死亡率。 ”
全球烟草流行情况
在另一项研究中,西雅图华盛顿大学Marie Ng, PhD博士和同事们在做评估吸烟人群年龄标准化的研究。统计了从1980年到2012年间的187个国家里烟龄在15年以上人士的患病率,他们所定义的烟民包括每天吸食任何类型烟草的人群,并把它们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地域性分类。
研究表明,男性烟民患病率41.2 %下降至31.1 %,女性烟民患病率从10.6 %下降至6.2 %.下降快速的时间发生在1980年至1996年,而1996-2006年下降更加迅速,但2006年至2012年降幅开始减小。研究人员称,降幅减慢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烟民的数量的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烟民患病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以45岁至49岁人群和30岁至3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加拿大,冰岛,墨西哥和挪威这四个国家的烟民患病率减少大于50 % .2012年,美国男性烟民患病率为大约在16.5%--19.7 %,女性烟民患病率大约在13.3 %--16.5 % .
研究人员估计,全世界的人口增长导致41 % 男性吸烟者7% 女性吸烟者的增加。截止到2012年,吸烟者的数量已经从1980年的967万美元增长到7.21亿。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烟草及由此引发相关的疾病进行监控和研究,得出的结果毫无疑问的严峻的。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烟草调控政策,并着重控制烟民的数量继续增长 ”
电子香烟带来惊喜
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和预防主任Thomas R. Frieden博士指出当下研究人员不断发现新的方法烟草作用机理以及相关疾病,但却缺乏可行性的控烟实施方案,以保护儿童并帮助那些需要戒烟的人群
“烟草正在用它自己简单的方式,蚕食着生命,残害着人类 ”他写道。
美国医学会期刊的副主编Helene M. Cole, MD,以及在威斯康星大学商学院的中心从事烟草研究和干预的Michael C. Fiore博士编写的1964年医师报告使美国人对烟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不过他们指出,目前吸烟率在美国人口的某些阶层之间仍高居不下,每天3800名青少年照亮了他们的第一支烟,每年有五十万人因吸烟患病过早死亡。
“总而言之,一个无烟草的社会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她写道。
在施罗德研究所从事烟草研究和政策研究的David E. Abrams博士在报告中写道,电子香烟的出现为控烟工作的向前迈进提供了前景。电子香烟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可以使抽烟行为成为过去时, “就像用数码相机制作电影已经过时 ”了一样。然而,风险也同时存在,电子香烟在药性的控制反而会造成促进烟草更加流行的情况“.
”核心问题是,在烟草控制同时,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支持,能够使电子香烟在市场中占据显著的地位,可以预见在2064年,也就是吸烟与健康报告发布100周年之际,结束香烟时代的也许就会到来“.
文章来源:JAMA. 2014;311:131-136, 164-171, 183-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