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jh 于 2023-2-22 11:22 编辑
病例摘要(第四部分)
总结和点评 该患者病情较复杂,患者症状、胸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同时符合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奴卡菌病,因此同时给予抗结核和抗奴卡菌病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较曲折,因为同时用药较多,这将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抗结核药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胃肠道副作用均较大,该患者抗结核和抗奴卡菌病治疗1月后,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后自行停用抗结核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患者后续如何进行药物的取舍非常值得思考,这可能主要取决于医生判定结核和奴卡菌感染中哪个对患者危害更大。肺结核和肺奴卡菌病的胸部影像学、病原学检测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导致临床医生易混淆两者,也易产生困惑,因此需仔细鉴别。肺结核为常见疾病,大多数医生都熟悉,肺奴卡菌病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增高,大家知晓度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入认知。
肺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侵犯人体引起的少见但严重的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通常3周以上)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疾病,多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累及胸膜可出现胸痛,大约1/3会出现胸腔积液,其中以脓性胸腔积液居多,极少数会与支气管或胸壁相连形成瘘管从而形成脓气胸[1]。发病前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肿瘤、实质脏器及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HIV感染、胶原血管性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2]。 美国每年约报告奴卡菌感染病例1000例,其中85%的病例是肺奴卡菌病和(或)播散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的患者中发病率不尽相同[3]。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发病率为0~20%,骨髓移植的患者中发病率为0.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8%[4]。我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的报道,实际发病情况不详。
奴卡菌,属放线菌属,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侵入的,首先在局部引起肺感染,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则可以发生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重症患者往往发生血行播散导致播散性奴卡菌病。奴卡菌感染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化脓性炎症,病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并形成脓肿,且趋于融合,不容易包裹和纤维化,在脓肿内可发现奴卡菌丝,偶尔可见肉芽肿形成。胸部影像学表现:1)局限或弥漫性肺部浸润影:大部分以实变为主,可为磨玻璃影、斑片影,若出现肺内播散,可表现弥漫粟粒结节影。2)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结节大小不等,早期可见粟粒样结节,大部分为较大结节影,甚至团块影。3)空洞:因病变为化脓性感染,病灶坏死排出,空洞常见。4)胸腔积液常见,纤维钙化少见。5)病灶分布以肺野外带为主,中下肺野较明显。但也有文献认为病灶分布无明确分布优势区域[5]。笔者在临床遇到肺奴卡菌胸部CT影像大部分为斑片影、实变影、多发结节伴空洞,部分可见胸腔积液。本例患者左下肺实变影伴空洞、胸腔积液,以及左侧气胸,考虑主要为奴卡菌感染所致,而双上肺结节、树芽征可能与肺结核相关性更高,因为奴卡菌病灶分布以双中下肺野多见且导致胸腔积液和气胸,而肺结核以尖后段和背段多见,这需要进一步病理证实。肺奴卡菌感染的诊断关键是从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胸腔积液等标本中分离出奴卡菌。治疗药物首选为复方磺胺甲噁唑,备选方案或者耐药患者可以选择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还可以选择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其中利奈唑胺被认为是几乎对所有奴卡菌敏感性均很好。
本病例中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出现抗酸染色阳性,并培养出新星奴卡菌,临床医生易出现疑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与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沟通,确认是否为新星奴卡菌导致抗酸染色阳性。奴卡菌与分枝杆菌属同为放线菌属,均含有分枝菌酸,但分枝杆菌的抗酸性更强。抗酸染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弱抗酸染色脱色液是1%硫酸水溶液。因此奴卡菌表现为现弱抗酸染色阳性,而抗酸染色阴性,但不能完全排除少部分奴卡菌出现抗酸染色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镜下形态学鉴别非常重要,如下图1和图2所示,奴卡菌为革兰氏阳性和弱抗酸染色下的分枝状细菌,而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呈单根散在排列,较多时可呈树状排列,细长,两端稍弯曲的棒状。
本病例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因为肺结核和肺奴卡菌病均可以为斑片影、实变、结节和空洞,无法从胸部影像学上进行区分,因此该患者无法判断双肺结节和左下肺实变伴空洞是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还是以其中某种病菌为主,只能依据经验初步判定。病灶穿刺病理检查或能帮助更好地诊断。第二、患者因不能耐受抗结核药物,停用抗结核治疗1月后一度出现双上肺病灶增多,给予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一治疗后病灶有出现好转,此后因种种原因渐停用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后病灶仍稳定。这可能因为第1个月的抗结核和抗奴卡菌治疗力度较强,使病灶吸收明显,而后期利奈唑胺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兼具抗奴卡菌和抗结核作用。第三、该病例可追踪的随访治疗疗程为半年,病灶明显吸收至一定程度后虽然仍可见少许散在结节影,但病情相对稳定并未见明显复发,提示治疗有效,但其长期预后如何仍不清楚,且最终因失访无法追踪疾病发展情况仍显遗憾。
图1 奴卡菌
图2 分枝杆菌
参考文献 1. Duggal SD, Chugh TD .Nocardiosis: A NeglectedDisease.Med Princ Pract. 2020; 29(6): 514-523. 2.Martínez R, Reyes S, Menéndez R. Pulmonary nocardiosis: risk factors,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prognosis.Curr Opin Pulm Med.2008May;14(3):219-27. 3. Yasin M, Muhammad M, Ahmad A; Shamsurrahman; JanF.Pulmonary Nocardiosis In A Patient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Ayub Med CollAbbottabad. 2022 Oct-Dec;34(Suppl 1)(4):S1036-S1037. 4.Yetmar Zachary A; Thoendel Matthew J; BoschWendelyn; Seville Maria Teresa; Hogan William J; Beam Elena.Risk Factors andOutcomes of Nocardiosis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TransplantCell Ther. 2022 Dec 13;S2666-6367.
|